煙臺城市科技職業(yè)學院-大學文化
校名 校標 校訓 ?;?校旗 校歌
大學文化形成了特定的校園精神,代表著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和傳統(tǒng)。校名題寫、校訓、?;?、校旗、校歌、校史等成為大學文化的象征和標志,具有豐富的意義象征性詮釋了大學的特有的歷史,理念,追求,是大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校標、?;?、校訓、校歌,既是學校的文化精神,也是學校的風骨、理念和追求,更是莘莘學子的精神歸屬!無論是校標、?;站襁€是校訓、校歌內(nèi)涵,都是浸潤在每一個學子血液里的精神氣質(zhì),它滋養(yǎng)、砥礪了一代又一代學子不斷追夢、圓夢。做璀璨星光,我們必將一直努力......
校 徽
詮釋:
校徽標志采用徽章的樣式,象征教育的嚴謹、端正與正直。
學院的中、英文稱謂緊緊圍繞著主體圖形:盾牌,盾牌是信念、信心、實力的化身;盾牌的上部由綬帶纏繞構成,綬帶是榮譽與成就的象征;綬帶上標識的年代則是時間磨礪的結晶。
盾牌的主體由三條會聚的線條貫穿,象征學院的辦學理念和精神;同時,它們也抽象的構成兩個字母“Y”,與下方的古樸典雅的字母“S”、“L”,共同標示出集團創(chuàng)始人與董事長的名字,象征其思想、精神與信念。
盾牌外部向外延伸的形態(tài)則比喻學院的不斷發(fā)展、開拓的信念。
藍色,象征理性、剛毅。是學院精神的抽象寓意。
校 訓
詮釋:
“志藏天地”源于《三國演義》“有包藏天地之志,有吞吐宇宙之機”。“藏”,即“包藏、容納”,旨在說明學院學生志向遠大,心懷天下。
“學貫中西”,即融會貫通中西文化,正如其舉辦者“東方劍橋”,“東方”寓意中華民族的優(yōu)秀文化,而“劍橋”蘊涵西方先進思想。二者結合意指學院學生能夠汲取中西文化精華,在日漸國際化的社會中有良好的發(fā)展。
“志藏天地”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底蘊,而“學貫中西”具有培養(yǎng)國際化人才的含義。東方劍橋教育集團要培養(yǎng)有包藏天地之志、有學貫中西之才的人,這也體現(xiàn)了學院的辦學理念。
校風 教風 學風
校風:敬業(yè)樂群精益求精
校風即學校的風氣。它體現(xiàn)在學校所有教職員工的精神面貌上,體現(xiàn)在學生的學風、教師的教風、學校管理者的作風,還存在于學校的各種事物和環(huán)境之中。良好的校風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,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,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、促進力和約束力,是一種精神力量。大學在社會中扮演了很多角色,不僅是教育者,也是服務者、創(chuàng)新者。
詮釋:
敬業(yè)樂群,出自《禮記·學記》“一年視離經(jīng)辨志,三年視敬業(yè)樂群”,職業(yè)教育先驅(qū)黃炎培據(jù)此形成其職業(yè)道德教育的核心內(nèi)容。精益求精,源于朱熹注《論語》“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復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”。
教風:立德修身潛心育人
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特點、作風、風格;是教師道德品質(zhì)、文化知識水平、教育理論、教學技能等素質(zhì)綜合的表現(xiàn),是校風建設的關鍵。教風在教學活動中具體表現(xiàn)在教師的教學方法、教學水平、治學態(tài)度、科研能力、人格魅力和工作習慣等方面。
詮釋:
“立德”出自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廢,此之謂不朽。”“修身”源于《禮記·大學》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學風:精益臻善好學敏行
學風主要包括學習動機、學習態(tài)度、學習習慣、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幾個方面。學風是學生認識活動的一種表征,是思想作風和道德情操在學習上的具體表現(xiàn),是治學精神、態(tài)度方法、氛圍和育人環(huán)境的綜合體現(xiàn);是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良好學習風貌?!墩撜Z》中提到,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。青年人在大學學習中淬煉人生的過程,是在思考之下完成的,“正心誠意”方有“格物致知”。
詮釋:
“臻善”為臻于至善,源自《大學》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“好學”出自《禮記·中庸》“好學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恥近乎勇”;“敏行”出自《論語·里仁篇》“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”。
「 大學志 」整理于院校官網(wǎng)
2024年2月22日